當年貨擺上街頭,大紅燈籠高掛門前,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,傳統的過年方式是否還受到推崇和喜歡?年味是不是越來越淡了?
  朱阿姨今年75歲,在她們那一輩人的眼裡,春節就是一家團圓,熱熱鬧鬧過新年:“如果說有鞭炮放放啦,夫子廟的燈啦,夜景佈置起來,漂漂亮亮的,過年的氣氛就有了。”
  但在私企工作的王小姐卻偏愛安靜,她說平時工作任務重、壓力大,對於她來說,走親訪友、觀燈賞花都是一種負擔,她最願意做的就是在家陪陪父母:“過年沒有什麼意思,感覺和普通的假期沒有太大差別,就在家裡休息休息。”
  團圓是春節最重要的文化寓意之一,而在高校工作的陸小姐今年卻想選擇另外一種形式:“過年去東南亞玩一趟,或者去香港、臺灣,找一群陌生的驢友一起過年。不必要那麼拘泥於形式。”
  生活水平的提高、觀念的轉變,讓傳統的春節習俗漸漸被淡忘,“年味變淡”的說法也越來越盛行,對此,本臺特約評論員張寧表示,傳統習俗是否減弱、年味是否減淡,關鍵在我們的理解:“我們“減弱”的理解是不是一定正確?不一定,只是我們可能日常生活太豐富,感覺它不像以前那麼突出。第二個就是中國的年從農耕社會當中來,往往我們賦予它的人際關係、文化的意味有時候過強。輕鬆快樂以外的成分太重,使得有時候過年反而成為一種負擔。”
  對於傳統的風俗習慣,張寧認為可以適度地破舊革新,做出順應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:“不是說一定要做到傳統的年味就放棄現在的生活,但我們也不能為了追求現在的生活而完全把傳統割裂。在這一方面,對於每個個體、每個家庭而言,都是尋找到適合自己、相互協調的方法。”
  【江蘇新聞廣播(南京地區fm93.7)楊歡】   (原標題:傳統春節習俗 可以適度改變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bcjvi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